新闻中心 /News
05宋辽时期无上瑜伽密教的流传docx
05宋辽时期无上瑜伽密教的流传docx免费在线 宋辽时期无上瑜伽密教的流传 第一节五代和宋朝的密教一瑜伽密教的传持 1,凤翔道 贤及志通的传持唐末、五代时期,藩镇割据,战乱频仍,佛 教的流传和发展受到很大限 制。但密教仍不绝如缕,各地 都有流传, 不少印度僧人来华弘密, 开坛灌 顶,传法授徒, 大都代有传嗣,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凤翔阿阇梨道贤。据《宋 高僧传》道贤本传载,道贤弘传密教,“陇坻道俗,皆禀承密 藏, 号阿阇梨也”。?该书还记载说, 道贤曾夜梦佛携其 五天,步云乘刚,指 示某国,及至梦醒,冥解五天梵音, 悉昙语言。凡西域僧到歧下伪称五印人 者,道贤以接其语 言,便能指出其为某国人,于是“北戎南梵,无敢绐之”。 本 传称不知其何许人,初持诵《孔雀王经》以为日计,后受瑜 伽灌顶法,持 明之功愈多应验。其实,道贤并非梦游天竺 而顿解梵语,他本来就是西域人, 《册府元龟》 称他为胡僧 阿阇梨,记载:后唐“末帝清泰元年( 934) 七月,遣供奉官郑 延遂往凤翔,诏胡僧阿阇梨。初帝在藩,屡与僧言:阿阇梨 行高知前事,帝 深重之”。“及镇河中(今山西省永济县) 、 凤翔,僧知数者数言,帝有金轮 之位,歧僧阿阇梨言事多 从。” ?可知此胡僧阿阇梨与末帝关系密切, 为末帝 预言能当 皇帝,并为之出谋划策,深得末帝尊崇,故即位之后便派专 使诏慰,请他到洛阳。 《道贤传》记载:“迨长兴末( 934), 明宗晏驾,立从厚为 帝,凤翔清泰不恭其命。遣王思同帅 师伐之,清泰乃婴城自守。清泰问贤 曰: 危甚矣,如何? 对曰: 召窦八郎,可逆知胜负也。清泰出,乘城抚 众,其 窦八介甲持戈来马前, 作迎斗之状。 跳跃已,解甲投戈而走。 贤曰: 此外敌必降之象也。果如斯说。清泰乃拥兵而东, 召贤俱行,人洛,即帝 位欤,改元曰清泰。贤奏曰: 年号 不佳,何邪?水清石见,至二年 (935) ,敕移并州,晋高祖 (石敬瑭) 为天平军, 乃阻兵自固, 潜连契丹, 长驱人洛。 清泰,果 石见之应矣。” ?显然,两处记载说的都是同一 件事,此道贤即是歧僧阿阇梨。本传又载:“晋兵未至,贤先 终于洛。” ?《佛祖统纪》亦载:“清泰初( 934) ,随末帝人 洛而终,塔于龙门。”③而〈册府 元龟》记载,清泰二年(935) 十月,“凤翔言僧阿阇梨卒,帝嗟惜之, 命翰 林学士为志石”。 ④三种记载, 一在洛阳, 一在凤翔, 但灭寂的时间一致。 〈册 府元龟》载帝命翰林学士作碑铭,则其说必有根据,道贤并 未同时人洛。 至七月,遣使征诏,或应诏至洛阳,不久返 回,或没有应诏,终于凤翔。 〈宋高僧传》大概根据传闻 作了记载,故把道贤当成了通晓梵语的中国人, 并由此引 出梦游五天的神话。 说道贤“尝夜梦佛携贤行, 步步蹈履浓云, 若 乘刚焉。每行不知几百里,而指之曰: 此摩竭陀国,此 占波国,南印度、 西印度、迦湿弥罗等国。且行且记,喜 跃不胜。及寤觉,冥解五天梵音, 悉昙语言”。⑤《佛祖统 纪》有类似的记载,当来源于《宋高僧传》 。《册府元 龟》 的记载表明,道贤是胡僧,所谓胡僧就是指西域诸国的僧人。 历史上中 国人往往把分布于中亚以及阿富汗一带的各民族 称之为胡人,以与印度本土 的梵僧或婆罗门僧区别开来。 其实,分布于这一带的许多民族包括最近的于 阗,与印度 雅利安民族同源,操北方雅利安语的方言,故他们对印度的 梵语 很容易掌握。道贤当是属于操北方雅利安语的胡人, 加之他可能遍访印度各 地,受学密教,因而熟悉印度、西 域各地的语言,能识破伪称印度人的西域 胡僧。道贤在凤 翔弘密,影响很大,陇坻道俗,都从他禀受密教。又得到当 地节度使及后来的皇帝的宠信和支持。末帝时有功德使奏请 每年佛诞节置佛道 诸科,其中就有持念科,当由密教僧人 组成。道贤何时人中国,并在凤翔一 带开坛弘密,缺少史 料记载,但可推想梁唐之时即已有弘传活动。道贤所传的密 法,《宋传》称瑜伽灌顶法,宋代及其后,瑜伽密教与无 上 瑜伽密教不再分别,实际上无上瑜伽也可以由瑜伽密教将其 包括在内。按 道贤所处的时代,此时的瑜伽密教当已发展 到大瑜伽及无上瑜伽密教时代, 其所传当与唐代流行的有 所不同。《佛祖统纪》说道贤“传粉坛法于世”,人称凤翔阿 阍梨法。粉坛法已见唐代,有三色粉坛法,但多见于宋译仪 轨,有 五色粉坛法。其名虽就建坛用料而言,实则统指密 教坛法仪轨。道贤传法授徒,影响很大,他的代代相承, 一直传到宋代,赞 宁所记载的可能就是从道贤的后世 那里听说的。他记载说:“今两京传大教者,皆(道贤)法孙 之曾玄矣。”说明道贤之后已传了几代 人,道贤至赞宁,相 间半个世纪,传承四五代是合乎情理的。又其后世 同 时在汴京和洛阳弘传,赞宁称其为“大教”,则当时弘传的规 模 和影响不小。与道贤同时,有嘴日啰(金刚)三藏在洛 阳弘传瑜伽密教,并意欲传译 密典,无奈变乱多事,不获 成译。他有志通,禀承其法,闻名当时。据 《宋高僧 传》本传记载,志通俗姓张,出身扶风大姓,法门寺僧。据 载他 “早知遗世,克务净门,选礼名师,登于上品。诸方讲 肆,遍略留心”。? 后 唐之际,巡游洛下,值嘴日啰三藏在洛 弘密,便投其门下,禀受瑜伽教法。 后来他想天台、 罗浮等胜迹,囀日啰三藏便请他带去梵夹,有机会翻译 出 来,说:“吾比求翻译,属中原多事。 子议南征,奈何路梗何?” 志通回 答:“泛天堑其如我何?”三藏便说:“苟去吴会间, 可付之梵夹,或缘会传 译。”志通应答:“已闻命矣。”③后 晋天福四年( 939) ,志通附海舶达浙中, 时文穆王钱氏崇 信佛教, 迎志通入府廷供养, 并于真身塔寺安置, 施赐丰 厚。 志通在吴越是否完成了他师傅的遗愿,已不得而知,估计没 有什么结 果。按记载,他后来因阅览《西方净土灵瑞传》 , 便变行回心,倾意净土, 更欲投崖往生,默修净业而已。 2 汴京守线 守真宋朝汴京之地,弘传密教最 有名的先后有守真和智林,还有日本真言宗 僧人俊蓓传演 密教。开宝寺守真是最早弘传密教者, 据《宋高僧传》 记载, 释守真,俗姓 纪,永兴万年(今西安市)人,唐末举家亡 蜀。守真弱冠之岁,事圣寿寺修 进律师,后来谒从郎师, 学《起信论》 ,次依性光师,受《法界观》 。再后礼 演秘阇 梨,“受瑜伽教,并得心要,咸尽指归”。 ?可知守真在蜀先修 华严, 再后习密教。但守真礼演秘阇梨受瑜伽教,是在四 川还是来汴京之后,尚不 确定。守真在汴京,住开宝寺, 得赐“昭信”师号。他在讲 《起信论》、传 《法界观》 的同时, 开灌顶道场 5 遍,约度僧尼士庶 3000 余人。 又开水陆道 场 20 遍。可见其弘传密教,极一时之盛。据载:“常五更轮, 结文殊五髻教 法。至夜二更轮,西方无量寿教法,称阿弥 陀尊号,修念佛三昧,期生净 域。” ?本传记载,守真“自明 达诸佛,宣畅妙典,四十年间略无怠矣”。 他传《起信论》 、 《法界观》共70 余遍,皆以灯传灯, 用器投器,嗣乎法者 有 20 余人。 但其密教付法情况, 不得而知, 本传记载有弟 子缘遇,董 理其后事。守线) 八月九 日,俗寿七十八,僧腊五十 三,焚葬于北永泰门外智度院 侧。 2 智林在宋朝汴京弘传密教最有名的是智林,据张方平 《上都故左街僧录知教 门公事宣教大师塔铭并序》的记载, 智林(1 000— 1 071),俗姓阮氏,番禺(今广州)人,18 岁受具足戒,即拜广庆阿阇梨为师,禀受密教,自是“传 秘 密教,正勤四十年,不虚一日”。④广庆阇梨,史籍缺载,此 疑或与道贤一 系有关。智林弘传密教,得到皇室崇信,影 响一时。其碑铭说:“师于本教陀罗 尼门受持精制,国有祈 祷,感通多应,故尤见钦礼。”宋真宗时即已人内应 奉,尤 得仁宗崇信。碑序说智林道行素修,咨访梵学,酬答句偈, 得仁宗恩眷最厚。初任右街僧录,后迁左街僧录,知教门公 事,主持佛教事务。按 《佛祖统纪》载:皇祐二年( 1050), “诏左街净因禅寺怀琏禅师人对化成殿 升座、右街僧录智林 等问话, 奏对称旨, 赐号大觉”。 ?知智林升任左街僧录 是在 皇祐二年之后。史载智林“迄今四朝,历迁两街,主教门事, 天下僧籍 为之统首”。②有宋一代,朝廷组织翻译密教经典, 敬事来华密僧,与智林主持佛教事务不无关系。智林任职统 首,得赐宣教大师之号,不仅其地位崇 高,影响也大。碑 称“内由宫省,以至宗室贵戚,莫不厚为之礼,道俗钦 向, 搢绅景重”。其中就有当朝宰相张方平, ?亦奉事请益,自称 。据载 张方平潜心内典,曾从智林问梵学,智林“为启 发隐奥,科指条畅,张于言 下了然,益深敬事”。④智林传 持密教,仁宗为其在右街开宝寺西北隅增葺精舍,设置密教 道 场,赐名宝生院,并亲笔题额,篆书成道释迦之殿,草 书继昌之阁,金书宝 生佛号。道场内精制宝生佛像,珍宝 庄严,供养道具,均出内宫。请智林为 香火主,命其上足 主持道场, 可见仁宗对密教道场之重视。 唐代不空曾给肃 宗 进奉虎魄宝生如来像,并说按《金刚顶经》一切如来成等正 觉,皆受宝生 灌顶。仁宗在开宝寺设置宝生院,精制宝生 佛像,亦当有此意,可能从受宝 生灌顶。熙宁四年( 1071) 四月十二日,智林圆寂,报龄七十一,僧腊五十三, 葬于 开封县褒亲乡东原, 毗荼起塔。 上首沙门宝印大师、 惠聪等, 请张方平 以智林之有道缘撰书碑铭并序。智林的很多, 其碑铭记载有百余人,其中得赐紫衣方袍者达 15 人之 多。智林所行持密教,以瑜伽教法为主,兼持陀罗尼、持明 诸部。其瑜伽 法,侧重修持不动明王法和焰曼德迦法,与 宋辽时期传人中土的密教教法一 致。持明法,修持不空羅 索,佛顶尊胜。其碑铭称:“不动明王,焰鬉清浄, 惟师总 持。获是尊胜,金刚宝印,如令之行,祇承四朝, 善利群生。 ” 而将密法亦与显教义理会通融涉, 张方平评论说: “师深得般 若究竟,诸法空相,非但严净毗尼 .专精观行而已。”张方平 所谓深得般若究竟,实 指瑜伽密教之空智说。张方平“尝问 师《婿索》诸部坛轨仪种种庄严,不离 四谛,无上正等, 诸佛心印,其用如何?师云: 坛有多名,空智为上;一 念 净圆,同法界性;住无所住,如空无依。彼诚之至者,犹可 以动天地而感 鬼神。妙湛总持,一相三昧,具足神力,岂 思议所及!佛以大事因缘故,出 现于世,无有二法,惟一 乘道。至于随缘立教, 应物利生, 百千法门, 等为 妙用。 ”? 所谓坛有多名而以空智为上,是说密教派系众多,各自的密 法不 同,其中以无上瑜伽密法之空智观法最为精妙。智林 所谓:“空智云者,第 一义谛也。”可作两层理解,一就诸部 密法而言,诸部注重坛仪事相,是为 俗谛,无上瑜伽密法 内涵空智不二之义,是为真谛。一就仪轨内涵而言,坛 场 仪轨不过是表象俗谛,其表征之空智内涵则是真谛。在无上 瑜伽教理中, 空智与不空智二而不二,称大悲空智。空智 又与大乐同理,空乐不二。宋代 翻译胜乐、大乐为大悲空 智。法护译《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》 , 其序品说: “空智者,谓即大悲空智。” ? 在仪轨中表现为忿怒金刚抱持 相, 表示智慧与方便不二,空智与不空智不二,空与乐不 二。智林所谓一念净圆, 同法界性, 是就瑜伽密教观法而言, 净,即净心, 指一念净心相应。圆,即,指菩提心满 月相。《诸佛境界摄真实经?金 刚界大道场品》说:“一念见 净心,如秋月。”③一念净圆,就是对这两 句偈颂的最 好概括。 按《大乐理趣释》 所说:“由瑜伽法,一念净心相应, 便证真如实际。 ” ?同法界性,即是证真如实际。 《佛顶尊胜陀 罗尼经教迹义 记》也说:“今从意密谛观瑜伽,本尊真如无 生无灭,从觉向觉不间修持, 一念相应,凡圣同也。”同法 界性,凡圣同者,即是瑜伽密教之现证菩提, 即身成佛。 住无所住, 如空无依, 则继承了真言密教的住心思想, 如《大 日经疏》 所说:“此教诸菩萨真语为门,自心发菩提,即心 具万行,见心正等觉,证心大浬槃,发起心方便,严净心佛 国,从因至果, 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。 ” ?无所住而住其心, 即如虚空无依。 《疏》说:“以如是净菩提心,出过诸观, 离 众相故。于一切法得无挂碍,譬如虚空之相亦无相故。万象 皆悉依空,空无所依。如是万法皆依净心,净心适无所依。 即此诸法, 亦复如菩提相, 所 谓净虚空相。 ” ?住心如虚空无 相,即如智林所说之一相三昧。智林以一念净圆来表达密教 思想,亦与当时的显教诸宗义理契合。判释 教相,智林亦 调和诸家,强调
2、成为VIP后,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。下载后,不支持退款、换文档。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。
3、成为VIP后,您将拥有八大权益,权益包括:VIP文档下载权益、阅读免打扰、文档格式转换、高级专利检索必一体育官网、专属身份标志、高级客服、多端互通、版权登记。
4、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每下载1次,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、类型等,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、流量扶持。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。上传文档
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,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,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(可下载、阅读),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,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。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,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) ,上传者